蔡梓銘:淋證不是淋病.卻是驚魂甫未定

上回說到,這位多年濕疹的女病人,終於脫離每晚搔癢至醒的命運。只可惜,半年皮膚的穩定後,卻迎來變故……

可能是工作太勞累,她的小便開始感覺有點不暢順。後來甚至有疼痛及尿血的狀況。這種病症,中醫稱之為 「淋證」。聽來會與性病 「淋病」有關,但其實絕不是一回事。中醫中的 「淋」,《說文》謂山下其水也。山上的水下來了,我們能聯想到這是小便的意思。因此淋證就是小便問題的借代詞。

說回這位病人,小便見血後,急忙來到醫院。進一步檢查之下,竟發現左腎有一拳頭大小的陰影!最後經過篩查,醫生們都認為是惡性腫瘤,有發病的危機存在。到底是切還是不切呢?中醫講究的是平衡,而且這平衡還是客觀脈象上的平和才叫平衡。把體內的腫瘤切掉了,到底是令脈象更平和,還是會打破現有的平衡?任誰也說不準。

但我想到病者所面對的,是各方不斷的負面壓力。作為她最信任的醫師,我還是建議她切掉。結果,是手術成功,但濕疹就再度反覆,人也較為虛弱。調理了足足四個多月,皮膚才算平復下來。

你問我,中醫不是不太同意人做手術的嗎?那是我認為情緒對人的影響,要遠比腫瘤深遠得多。不做手術的話,患者留下的,將是一生都要擔心腫瘤不知何時發病的陰影。

蔡梓銘:香港中醫學會理事兼慈善基金會秘書長、世界中醫聯合會生殖醫學理事



發表迴響

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